什么是信用连结票据——结构性投资产品详解与风险分析
05-29 09:29uSMART

信用连结票据 (Credit Linked Notes) 是一种结构性产品,通过额外承担参考实体的信用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了增强票息收益的投资机会。除非信用事件发生,否则即可收到相应的票息。

 

主要特点

  • 票据连结的参考实体可以是公司或者主权国家。
  • 票息率与参考实体的信用违约掉期(CDS)水平挂钩。参考实体的 CDS 越高,票息率就越高。
  • 无论参考实体的 CDS 的价格如何变动,票息都会基于在票据的生命周期内没有发生与参考实体有关的任何信用事件的前提之下如期支付(通常按季度支付)。
  • 信用事件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何一项:
    1. 破产 :参考实体申请破产或类似诉讼。
    2. 违约支付:参考实体未能对其对应的级别和特征的参考债券的本金和/或利息付款。
    3. 重组:参考实体由于其信用评级恶化而重组其债务条款。

(信用事件的定义可参照国际交换与衍生品金融商品协会( “ISDA” )的标准化条款。)

 

回报说明

(投资者应注意以下示例仅供说明之用,并不构成任何投资的要约或招揽。)

名义本金

1,000,000 美金

期限

1 年

货币

美金

参考实体

XYZ 有限公司

参考债券

XYZ 8% 18/8/2028 | 优先级债务| 

ISIN: US1234567

票息

8% /年,每季度支付

违约事件结算

市场竞价, 美式交割

参考债券是由参考实体发行的并与其 CDS 连接的债券。它是一只标准化的债券(“SRO”),应用于所有跟此有同等优先偿还顺序的参考实体的交易。

违约事件结算一般可分为美式和欧式两种。美式是指票据赎回金额在信用事件发生时支付,而欧式是指票据赎回金额仅在到期时支付。

 

场景 1:到期赎回,不发生任何信用事件

如果没有发生信用事件,投资者在每个票息支付日将获得8%的年化利息。

票息支付:

每期票息支付 = 8% / 4 个季度 x 1,000,000 美金

= 20,000 美金

收到的票息总额 = 20,000 美金 x 4 个季度

= 80,000 美金

赎回金额:

CLN 按面值赎回,投资者将获得 1,000,000 美金的全部名义本金。

 

场景 2: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发生信用事件

假设信用事件发生在第三个付息日。

票息支付:

投资者将在第一个和第二个付息日收到约定的每期票息金额。

每期票息支付 = 8% / 4 个季度 x 1,000,000 美金

= 20,000 美金

收到的票息总额 = 20,000 美金 x 2 个季度

= 40,000 美金

提前赎回金额:

投资者将在信用事件发生后,收到市场竞价剩余的赎回金额,该金额与预定的 ISDA 拍卖流程所确定的可交付债券的回收价值挂钩,票据终止后无后续的票息支付。

举例

信用事件发生后的赎回金额

票息支付

投资损益

A) 市场竞价剩余 = 0%

0

美金40,000

损失美金960,000

B) 市场竞价剩余= 50%

美金 500,000

美金40,000

损失美金460,000

C) 市场竞价剩余= 70%

美金 700,000

美金40,000

损失美金260,000

 

情景 3:最差情况

在最差的情况下,如果发行人违约或市场竞价剩余价值归零,投资者可能损失所有初始投资金额。

 

风险因素披露

  • 发行商信用风险
  • 参考实体的信用风险
  • 市场风险
  • 利率风险
  • 外汇风险
  • 再投资风险
  • 流动性风险
  • 有限流通的二级市场

 

追踪我们

在 TwitterInstagramYouTube  TikTok 追踪我们,查阅更多实时财经市场资讯。

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uSMART投资社群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体验uSMART?点击下方图片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我们在撰写这篇文章时,基于我们的内部研究和可靠的公开信息来源。尽管我们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采取了所有合理的注意事项,但我们不保证本文中的信息准确或完整,并对事实错误或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我们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我们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判断。我们及我们各自的董事、高管或员工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这些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您的投资面临投资风险,包括收入和资本损失。过去的业绩数据以及本文中使用的任何预测或预测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此广告未经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