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的十字路口:收购风波背后的沉浮与抉择
02-19 14:36uSMART

曾经的半导体霸主英特尔,如今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多方资本围绕其核心业务展开收购谈判,台积电、博通、私募巨头Silver Lake等潜在买家竞相出手。市场传闻甚至指向英特尔可能被“一分为二”,拆分为芯片设计和制造两大部分。英特尔的市值也随之剧烈波动,在短短六个交易日内飙升43%,市值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但这场资本狂潮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英特尔的困境,也标志着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重塑。

昔日霸主,为何走到今天?

英特尔(Intel)成立于1968年,由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和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共同创立,并在安德鲁·格罗夫(Andrew Grove)的领导下迅速崛起。20世纪90年代,英特尔凭借与微软(Microsoft)组成的“Wintel”联盟,在PC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一度控制全球90%以上的x86架构处理器市场。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英特尔屡次错失关键机遇,导致其市场地位不断削弱。

首先,英特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决策失误极为致命。2006年,英特尔拒绝为苹果(Apple)定制iPhone芯片,直接让竞争对手ARM架构的芯片崛起。如今,全球95%以上的智能手机都使用ARM设计的处理器,而英特尔已无缘这一市场。

其次,在人工智能(AI)计算的浪潮下,英特尔再次犯下重大战略错误。1999年,它停掉了独立显卡业务,错失了GPU的成长红利,而英伟达(NVIDIA)则凭借并行计算架构在AI芯片市场大放异彩。2018年,英特尔又拒绝了OpenAI的合作提议,错失AI训练芯片的布局机会,最终被英伟达和AMD在数据中心市场远远甩开。

此外,英特尔坚持垂直整合的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模式,但制程工艺的落后成为其沉重负担。2015年以来,英特尔多次推迟10nm和7nm芯片的量产,导致高端市场份额被AMD抢占,而台积电和三星早已实现3nm量产,并规划2nm路线。英特尔的代工业务也持续亏损,2024年上半年亏损高达53亿美元,被迫剥离为独立实体寻求外部投资。

在治理层面,英特尔的管理团队也饱受诟病。其董事会成员中,只有一人具备半导体行业背景,内部决策层的混乱进一步拖慢了公司转型的步伐。

收购风波:谁在觊觎英特尔的核心业务?

面对持续亏损,英特尔的拆分和资产出售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多个资本巨头都对英特尔的业务表现出浓厚兴趣:

1. Silver Lake收购Altera

据彭博社报道,私募股权公司Silver Lake正与英特尔进行独家谈判,计划收购旗下可编程逻辑芯片部门Altera的多数股权。虽然具体交易金额尚未披露,但预计此举将为英特尔带来数十亿美元资金,帮助其降低成本并优化资本结构。

Altera是英特尔在2015年以170亿美元收购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业务,但多年来并未实现预期增长。去年,英特尔宣布计划部分出售Altera,以吸引外部资本参与。Silver Lake此前曾成功帮助戴尔(Dell)进行私有化交易,并在半导体行业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其对Altera的收购被视为一次潜在的“价值重塑”。

2. 台积电:谋求制造端布局

台积电(TSMC)被传正在研究与英特尔建立合资企业,甚至可能控制英特尔的部分芯片制造工厂。这一举动的背后,可能有以下几大考量:

获取美国政府补贴:英特尔从《芯片与科学法案》中获得了79亿美元的补贴,台积电若通过合资企业参与,可分摊部分成本。

降低地缘政治风险:通过在美国运营工厂,台积电可减少对台湾本土产能的依赖,避免全球供应链冲击。

技术反向整合:英特尔拥有先进的18A工艺节点以及PowerVia背面供电(BPD)技术,台积电可能借此加速自身2nm技术的发展。

但台积电的介入仍面临政治阻力。特朗普政府明确反对外国实体控制英特尔的工厂,因此台积电的投资可能受到限制。

3. 博通:瞄准英特尔设计业务

博通(Broadcom)被传正在评估收购英特尔的芯片设计和营销业务。博通近年来通过并购迅速扩张,在网络芯片、AI加速器等领域积累了丰富资源。如果博通成功收购英特尔的设计资产,将可整合其数据中心和AI芯片业务,进一步挑战英伟达的市场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博通CEO陈福阳(Hock Tan)在优化收购资产方面有着极强的执行力。例如,在收购VMware后,他迅速剥离了一些低利润业务,以提升企业价值。因此,市场普遍认为,若博通拿下英特尔的设计业务,很可能进行类似的资产重组。

英特尔的未来:变革能否带来新生?

市场对英特尔的拆分持不同观点。Evercore分析师Mark Lipacis认为,若英特尔成功分拆并优化业务,其市值可能达到2370亿美元,相当于每股54.18美元,而当前股价仅约27美元。华尔街也普遍认为,出售Altera和部分制造业务将提升英特尔的运营效率。

然而,监管风险仍然存在。英特尔的工厂主要用于生产x86架构芯片,其产线改造为代工模式可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此外,台积电和博通的介入,是否会受到美国政府的审查,也是一大未知数。

英特尔的收购风波,既是资本市场的投机盛宴,也是半导体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一环。过去的失误让英特尔陷入困境,而如今的一系列交易,可能决定其未来的生存路径。是分拆重塑,还是走向衰落?英特尔的下一步,仍充满悬念。